每年做健檢,你做「運動檢測」了嗎?

肌肉不只影響我們每一天的行走坐臥,更關乎高齡長輩的跌倒風險,新的醫學研究也發現,肌肉還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運動時所分泌的激素影響廣泛。隨著肌肉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醫學界重視,應運而生的專業「運動檢測」,究竟可以告訴我們哪些身體密碼?

走路速度變慢、力氣變小都是警訊

肌少症的判定牽涉到肌肉質量、肌力和運動表現,也就是在活動時展現出來的協調、平衡、爆發力、耐力等能力。但因為肌肉退化是漸進的過程,不是退化達到被判定為肌少症的程度才會出問題,肌肉量偏少或是特定肌群偏弱,就已經會開始出現影響。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吳易澄醫師

說明,當肌肉量開始減少,有人可能發現過去可以輕易做到的動作變難了,或是走路的速度變慢,甚至連家裡的樓梯都爬不太上去。因為這個過程是緩慢漸進的,很多人可能自己都不太能察覺,但其實在現代生活久坐的工作型態中,多數人的肌肉流失狀況都比想像中嚴重,或覺得這是年齡漸長的正常現象,但在醫生看來都是警訊。

一般人行走速度每秒鐘應大於一公尺,民眾也可以自行在家測試,從坐姿站起的動作連續做五次,如果超過12秒鐘,甚至走路已經明顯需要攙扶,就有較大的可能已經罹患肌少症。 

膝蓋不舒服、腰酸背痛 都可能是肌肉出問題

有的人明明還很年輕,卻常感覺到身上某些部位有不舒服甚至疼痛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肌肉失衡。吳易澄說,這是因為現代生活習慣用電腦、做家事,多數只會用到前側肌群,許多人在背側肌群的力量和穩定性都不足,身體呈現失衡狀況,就會常常感到前側肌肉緊繃,或是背部感到不舒服的症狀。

聯新的運動醫學科就有很多患者是因為背痛或膝蓋不舒服等問題來看診,許多是退化性問題,但也與肌肉狀態有關,因此在處理完患者的退化狀況、改善疼痛之後,也都建議再透過完整的《身體運動檢測》,來了解患者全身的狀況,擬定後續的運動處方,預防未來不適再度出現的同時,也減少未來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目前檢測肌肉質量可以透過CT電腦斷層、MRI核磁共振、DXA和BIA 4種儀器,國內多數地區醫院以上的院所都有相關檢測儀器。除此之外,肌少症的檢測還要評估肌力和運動能力,在聯新這樣專精運動醫學的機構所進行的完整《身體運動檢測》,還會運用不同姿勢檢測各個部位的肌肉力量,透過靜態姿勢了解患者全身有哪些骨骼排列、肌力和筋膜失衡,以及透過行走姿勢等動作來評估運動能力,讓你了解到自己身上每一個部位的狀況,不只評估肌少症風險,也能了解身上的哪些能力受到影響,或哪些腰酸背痛問題其實是「肌弱」惹的禍,並依據檢測中了解到的運動心肺適能和心血管健康狀態,從而開出個人化的完整運動處方。聯新還有一項與LA NEW策略聯盟合作的獨特「科技足測」,是透過行走活動間的足底壓力感測,找出潛在可能的足部問題。

肌肉越退化,越難重新開始動

過去大家只有量體重的習慣,現在也許你該再多加「量肌肉」這一項,除了坊間有越來越多家用設備和健身房可以協助做基本的肌肉量測,40歲以上則建議定期接受完整的運動檢測,尤其是慢性病族群、骨鬆患者、久坐生活型態者,都建議提前偵測及預防

長期有肩頸痠痛或腰酸背痛的人,也可以透過運動檢測了解自己是否有特定姿勢或生活習慣不良導致的不適,儘快進行修正。熱衷運動的族群也建議可以接受運動檢測,了解自己身體的弱項,針對性地運動補強,進而增進運動表現,也減少日後運動傷害的可能。

吳易澄強調一個重要的觀念:

運動本來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而且運動越早開始越好,因為年紀越大,肌肉的累積越慢;肌肉的量和品質狀況越差,能選擇的運動越少,開始運動的過程也會越感辛苦。

不過即使真的罹患肌少症,肌肉退化也是可以透過運動「逆轉」的,只要能開始從事運動,就有機會在3~4個月之後得到改善。只要願意改變生活習慣,讓運動注入你的生活,慢慢跟著漸漸升級的運動處方走,生活品質也能跟著「一路向上」。

本文來源:康健雜誌

FACEBOOK

最新文章

分類
彙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