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與傷害能取得平衡嗎?

聯新運醫在照顧運動愛好者的經驗中發現, 「練不夠」是導致受傷的原因之一,受傷後也不是只休息就會好。肌力訓練可以預防運動傷害,也可以幫助恢復,甚至避免同樣的傷害再次發生。

但是,近年來因為「練太多」(過度訓練)或「不當訓練」(訓練量增加太快)導致受傷的人也越來越多。

桃園聯新運醫中心的詹華蓁運醫老師表示,適當的訓練負荷,可以達到運動表現的提升 (正面的訓練效果),過度突然快速增加的訓練負荷,會導致身體無法如期恢復來迎接後續的訓練,進而導致身體出現疲勞(負面效果) ;另外,平時訓練負荷不足則會容易發生,訓練與比賽造成的負荷超過了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時,很快地產生疲勞反應(負面效果)。

圖片資料參考:訓練量與傷害發生的關係模擬圖(The workload—injury aetiology model),修正摘自@YLMSportScience

我們可以怎麼做,來減少因訓練負荷不適當而導致運動傷害發生呢?

  1. 與教練共同擬定合適的週期化訓練課表,使身體能力在特定時間點達到表現的高峰,也能避免過度訓練的問題。
  2. 漸進有系統性的增加訓練刺激,如改變訓練強度、訓練時間與訓練頻率…等,讓身體處在更高強度的訓練要求下,藉此突破目前的適應狀態,進而引發更多的生理適應來強化運動表現。
  3. 密切的監控訓練負荷與身體恢復之間的平衡,以確保訓練負荷是能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表現,產生預期的正面刺激效果。

詹華蓁運醫老師貼心提醒,在受傷後,要聽從醫生或專業人士的建議,確實的治療和完整的介入恢復訓練,減少未來的傷害風險。更要記得,循序漸進的強化身體能力,提高運動的強度、持續時間,而不是靠著一股腦兒的衝勁就回到運動場上,也是避免再次受傷的關鍵喔!/

參考文獻:
1. Gabbett, T. J., Hulin, B. T., Blanch, P., & Whiteley, R. (2016). High training workloads alone do not cause sports injuries: how you get there is the real issue. In: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and British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Exercise Medicine
2. Hepburn, D. and Maughan, R.J. (1982). Glycogen Availability as a Limiting Factor in Per1formance of Isometric Exercise. Journal of Physiol, 342(52P-53P)
3. Meeuwisse, W. H., Tyreman, H., Hagel, B., & Emery, C. (2007). A dynamic model of etiology in sport injury: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risk and causation.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17(3), 215-219.

FACEBOOK

最新文章

分類
彙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