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專題】常見的射箭運動傷害及預防

射箭是一項悠久歷史的運動,結合了精確、力量和紀律,但它也帶來了一些特定的受傷風險,射箭的常見受傷主要源於重複動作、不正確的技術或過度使用,可能範圍從輕微的水泡和繭到更嚴重的情況,如肩部受傷、肌腱炎和慢性過度使用傷害。

主要的弓箭類型有三種

  • 傳統弓:
    是沒有現代的滑輪或反曲設計,通常為長弓或短弓,需要較多的技巧和力量來操作。
  • 現代弓:
    指的是現代反曲弓和複合弓,反曲弓是目前奧運射箭唯一的比賽項目,弓臂在末端向外彎曲,這種設計使得弓在拉開時能儲存更多能量,釋放時能提供更大的力量。
  • 複合弓:
    1966 年才第一次出現,最明顯的特色就是上下各有一個滑輪,靠著非對稱滑輪的設計以達到省力的目的。

射箭動作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動作和要點。
1. Pre-Shot Phase

動作:準備射擊,安裝弓和裝上箭
要點:確保箭矢正確安裝在弓上,並做好姿勢準備

2. Set-Up Phase

動作:肩膀抬高,準備拉弓
要點:雙肩放鬆但穩定,準備進入拉弓動作

3. Drawing Phase

動作:開始拉弓的動作
要點:手臂和肩膀協調工作,拉動弓弦到位,保持動作穩定

4. Aiming Phase

動作:瞄準,拉弓到完全拉開狀態
要點:弓弦觸碰到臉部,瞄準目標,保持穩定的瞄準姿勢

5. Release Phase

動作:放開弓弦,完成射擊
要點:手指放鬆,釋放弓弦,手臂自然下落,保持穩定的釋放姿勢

射箭射擊包括幾個階段,分別是持弓、拉弓、滿弓、瞄準、放箭。

滿弓瞄準階段,射手會保持姿勢幾秒鐘;在此階段,肩部肌肉大多處於活躍狀態。為了保持穩定的姿勢,拉弓肩需要足夠的拉力來抵抗弓的彎曲力,這時射手組的拉弓肩(右肩)伸展峰值扭矩較大。

持弓肩的肌肉激活更為複雜,在滿弓和瞄準階段,持弓臂的角度略微抬高並向前彎曲,與連接兩肩的線形成一定角度。由於持弓臂在冠狀面和橫向面上均斜向指向弓和弦形成的力線,因此需要更多的肩部伸展和內收力量來穩定持弓臂。

精英射手顯著的肩帶肌肉特徵是弓肩的內收肌群較強,且兩肩的伸肌群較強,這些肩部肌肉群在保持射箭時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常見的射箭受傷類型

射箭雖然通常被認為是一項安全的運動,但由於重複動作、不正確的技術或過度使用,仍然存在幾種特定的受傷風險。根據研究統計,最常見的受傷部位是肩膀(46.9%),特別是拉弓臂(28.2%),其次是頸部/背部(19.9%)和弓臂的肩膀(18.7%)。

在射箭過程中,最常引起問題的階段是拉弓(44.6%),其次是瞄準(17%)和放箭(16.7%)。

受傷最多的弓種類是反曲弓(40.2%)、複合弓(25%)和傳統弓(23.2%)。 根據不同類型的弓,如傳統弓、反曲弓和複合弓,受傷的部位往往有所不同。例如,使用傳統弓的射手,手指屈肌腱肥大是常見的,而使用複合弓時,上臂和肩膀容易受傷。

平均恢復至上場時間最常見的是 1 到 4 週(34.3%),22.2%需要 1 到 3 個月,22.2%的人雖然康復可比賽,但其中31.38%的人可能疼痛持續超過 6 個月或在受傷多年後仍然有部分疼痛。

*弦擊(string slap)

弦擊可能是初學者中最常見的受傷。這種受傷發生在弓弦從拉弓釋放後「拍打」到胸部或握弓的手臂內側,雖然這些受傷並不危險,但可能導致淤傷。

這通常是由於姿勢不當、穿著寬鬆的衣物或不正確的設備造成的。

預防的方法包括使用臂部和胸部護具、穿著緊身衣物,以及確保正確的姿勢。

*水泡和繭

長時間使用弓箭可能會導致手的水泡和繭,特別是在拉弓的手指上。

因為在拉弓和釋放弓弦時,皮膚受到重複的摩擦和壓力,這些輕微的受傷可以通過使用保護裝備,如指套或手套來減輕。

*肌腱炎

肌腱炎,特別是在肩部、肘部和手腕。手肘的情況被稱為「射箭者的肘部」,是由於拉弓至全拉時施加的壓力,對肘部造成了壓力增加。

症狀包括手肘的劇烈疼痛、受傷區域的鈍痛、壓痛和輕微腫脹。

處理肌腱炎的方法包括休息、消炎治療和加強受影響肌腱的運動訓練。

*手部割傷和刺傷

射箭者中也有報告手部受傷,包括割傷、刺傷和撕裂,這些受傷通常發生在不當處理箭矢或設備故障時,使用保護手套和小心處理箭矢可以顯著降低這些受傷的風險。

*慢性過度使用傷害

慢性過度使用傷害,如重複性傷害、撞擊綜合症和沾黏性關節囊炎(冷凍肩),在進行高重複訓練而缺乏足夠休息的射箭者中很常見。

這些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肌肉、肌腱和關節施加的累積壓力造成的。

預防過度使用傷害的策略包括結構化的訓練計劃、定期休息和交叉訓練,以保持整體肌肉平衡和關節健康。透過適當的熱身、使用保護裝備以及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姿勢,射箭者可以顯著降低這些慢性傷害的風險。

參考文獻:
Orthop Rev (Pavia). 2023; 15: 88933.
Physiother Theory Pract. 2024 Jun;40(6):1343-1350.
Clin Shoulder Elb.2018 Sep 1;21(3):145-150.

文章撰寫:聯新國際診所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 吳易澄醫師
更多內容請見吳易澄醫師部落格吳易澄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FACEBOOK

最新文章

分類
彙整
返回頂端